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是迎接数字时代浪潮、适应经济社会全面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有力抓手。
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指导数字政府建设。2021年“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同时各地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将数字政府建设作为地方“一把手工程”。数字政府建设无疑是一项复杂的体系化工程,如何建、从哪些方面建,亟需业界一起探索。
各地数字政府推进形势大好 产业增长势头强劲
从地方规划看,根据公开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7月在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已有浙江、广东、山东、湖北、山西、河南、吉林、广西、安徽、宁夏、甘肃等超过四成省份,发布了专门的数字政府战略规划文件,各地均成立了由政府“一把手”带队的数字政府建设领导小组,以统筹指导数字政府建设。同时,有若干省份在数字经济和智慧城市相关规划中提及数字政府建设要求。
从市场规模看,根据中国信通院《数字政府建设与发展白皮书(2021)》数据,我国数字政府市场规模达到了1950亿元,预计到2023年,市场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其中,以政务云为代表的数字政府基础设施作为资源整合共享、业务系统开发和部署的底座,前期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随着各地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数字政府进入到以深化应用和政府治理为导向的新阶段,政务数据、软件和服务市场份额将持续扩大。
从产业格局看,数字政府具有覆盖面广、服务用户多、应用场景丰富、稳定性要求高等特征,政府对供应商所提供的能够满足“数据共享、业务协同”要求的整体解决方案与服务能力需求迫切。未来,数字政府行业生态将从过去垂直、分化的产业链分工,演进到集约、共赢的生态共同体。包括咨询规划、软硬件和应用提供商在内的各类参与者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融合成为新趋势。
数字政府应用场景不断深化
随着数字政府建设的推进,数字化技术在政务服务、政府决策和社会治理等方面场景应用不断深化。
在“互联网+政务服务”方面,各地优秀实践不断涌现,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江苏省“不见面审批”改革、广东省“粤省事”移动政务服务平台、山东省“24小时不打烊”网上政府等,都是“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入推进的典型成果。
在政府决策方面,疫情期间各地运用大数据手段进行疫情监测分析、人员流动管理、复工复产、科学决策等疫情防控工作,有效助力精准战“疫”和经济社会发展。
在社会治理方面,数字政府改变政府传统社会治理的方式,创新社会治理理念,改进社会治理方法,推动了社会治理从局部到整体、从被动到主动、从粗放到精准的模式转变。各地通过建设“城市大脑”打造城市智能中枢,通过对整个城市运行反馈的数据进行全局实时分析,实现对公共资源进行智能化调配,提升科学决策能力和城市应急处置能力,打造“会思考的城市”。
把握数字政府建设的六大使能要素
数字政府建设应充分运用各类信息技术构建层次清晰、结构完善、技术开放的架构体系,从而发挥数字化技术使能作用。从整体看,建议数字政府建设在资源、技术、应用支撑、业务、运营和安全等6个方面重点发力。
要素一:资源集约——打破政府“信息孤岛”
数字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是数字政府发挥行政职能、提供各类服务的基石。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政务云建设、政务网络建设、感知平台建设及数据共享开放平台建设。实现数字政府基础设施资源的集约化建设,是数字政府建设的首要工作之一。
政务云作为数字政府业务运行载体已经持续建设多年,随着数字政府深度建设,政务云平台建设将更加强调底层异构资源整合,加强对行业云平台的纳管与对接,明确政务云平台建设管理要求和各方权责,实现政务资源集中调度与管理。
政务网络建设是数字政府运行的可靠保障。电子政务外网IPv6升级改造为政府提供更加高速的网络服务;移动互联网及5G移动通信广泛应用,将为各级政府部门移动政务应用构建非涉密无线政务专网,方便政府办公。
感知平台建设主要包括视频感知、物联感知、卫星遥感等,为数字政府提供全面、及时的感知监测能力,感知平台建设为政府在城市治理方面提供更加精准、丰富的数据资料。
数据共享开放平台建设构建了汇聚融合的数据资源体系,一方面不断扩大数据共享覆盖范围,实现政府内部业务部门间数据共享,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共享应用;另一方面,扩大数据开放范围,推动企事业单位深度挖掘数据价值,释放数据红利,促进产业发展和行业创新。
要素二:技术赋能——提升政府“智管”能力
当前,数字政府建设已进入深度应用阶段,传统的政务云建设已经逐渐难以满足政府在公共服务、政府决策及社会治理方面的现实需求,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政务行业各类场景中的广泛应用将有效提升政府“智管”能力。
人工智能技术打造数字政府智能底座,与大数据技术相互结合,在警务、交通、气象等方面提供智能支撑。区块链技术在电子印章、社会信用平台建设、食品溯源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云原生技术保障政府业务系统高可靠,容器技术提升了应用部署效率,实现业务弹性扩容;微服务技术抽象业务共性组件,实现跨业务协同合作,DevOps支撑业务应用快速迭代,降低运维压力。此外,丰富的数据库及中间件服务作为重要组件,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支撑。
要素三:应用支撑——助力政府提质增效
完善、适用的应用支撑平台有力支撑政府应用数字化改造,应用支撑平台应由政府统一规划、设计、建设,便于为各级、各部门业务应用提供公共服务支撑。
统一身份认证服务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接入并整合多种认证方式和认证源,实现统一的身份安全认证核验,不断推动“一次认证、全网通办”。电子证照服务提供电子证照发证、用证、数字签名认证和信息加解密等服务,通过电子证照信息跨地区、跨部门互认互通,实现覆盖个人办事高频证照服务及企业常用电子证照服务。电子印章服务为电子证照、电子公文等业务提供支撑,依托电子印章验证服务,实现电子证照跨地区、跨部门互认互通,电子印章服务在电子证明、企业开办等各类高频服务场景中的应用,将有效提升企业、公众的办事效率,提升社会满意度。
统一支付服务整合线上支付渠道,打通政府各部门收费系统,为用户提供安全、统一、便捷的资金结算服务,实现非税缴费、公共服务缴费等收费业务的网上缴纳。地理信息平台整合基础地理信息等各类空间数据,为政府部门及社会公众提供地理信息数据共享与服务,为政府在社会治理、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应急指挥等领域提供地理数据支撑。社会信用公共平台实现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社会信用信息的记录、整合和应用,为信用公示、信用红黑名单管理等信用业务与服务提供支撑,形成各方共同参与的社会信用信息联动机制。除上述各类应用支撑服务外,还包括智能客服、物流平台及API服务等内容。
要素四:业务应用——优化政府管理服务
业务应用覆盖政府政务服务、政府决策、社会治理等多个方面,是数字政府建设成果的集中体现。业务应用建设以公众、企业、政府等数字政府主要用户群体为中心,通过整体业务协同,提供功能丰富、服务高效的业务应用,推动政府管理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政务服务类应用围绕服务对象应用需求进行业务关联整合,为群众、企业提供多方式、多渠道、便捷优质的网上办事平台,构建面向公众的一体化在线公共服务体系,提升群众获取服务的便捷性和效率,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政府决策类应用适应新形势下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整合各领域政务信息,提供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提升各级政府决策的信息监测、研判、分析能力,提高领导决策的精确性、科学性和预见性,进而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社会治理类应用推动信息技术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应急管理、交通运输等领域的信息化应用,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改变政府传统社会治理的方式,推动社会治理从局部到整体、从被动到主动、从粗放到精准的模式转变。
要素五:精细运营——推动政府长效发展
数字政府“政企合作、管运分离”的运营模式在各地已经得到应用推广,数字政府建设运行后若想长效发展,则需要建立完善、精细化运营机制,对数字政府建设各个部分的运行维护、业务运营、质量管理等建立完善的运营管理制度。
精细化运营伴随数字政府建设、运行整个生命周期,应基于各类平台建设等内容开展相应运营服务。精细化运营需要专门的组织机构、专业的人才支撑才能发挥最大效能,成立数字政府运营服务组织机构、培养并引进专业运营人才是实现精细化运营的重要保障。此外,建立完善的数字政府建设运营情况考核指标,为科学评价数字政府建设效果、运营情况等提供重要依据,建立以服务成果、服务质量为导向的结算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数字政府整体运营效能。
要素六:安全保障——筑牢政府安全屏障
安全保障是指在符合相应国家标准的基础上,持续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并强化安全技术支撑,全方位对数字政府的运行提供安全防护,是数字政府安全、稳定运行的保障。
完善的安全管理体制机制,需要设置安全部门或小组,通过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考核评估等方式明确权利和义务,建立权责清晰的安全管理体系,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加强政务领域云、网、数据等关键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提高系统访问、技术应用、数据流动等方面安全管理能力。从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等方面,建立健全具备安全监测、威胁预测和态势感知等功能的安全态势分析机制,为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和故障排除提供支持。加强敏感数据保护,实现数据安全预警和溯源,加大个人隐私保护力度。
数字政府作为一项惠企惠民的庞大系统工程,存在场景多样化、参与方众多等特点,数字政府的建设需要汇聚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等众多行业智慧,以本文阐述的六大使能要素为重点抓手,不断完善政策机制和标准规范,推动数字政府基础设施加速升级,引导政府服务持续创新。同时,借助数字政府发展带动上下游企业合作共赢,探索协同开放的新型合作生态,形成有效经验,持续推进数字政府生态圈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