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上层

总编对话丨世纪互联蓝云CEO刘启航眼中的云计算

2020-07-27 13:53:06 80次

上海蓝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世纪互联蓝云”)是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世纪互联的全资子公司。世纪互联蓝云专注于面向企业的“云+AI+边缘计算”服务,是公有云服务代表性企业之一。该公司CEO刘启航先生在信息科技领域深耕27年,1993年在中国科学院从事高能物理计算模型研究及数据中心管理工作期间,与欧洲核子中心html创始团队一起搭建了中国第一个互联网聊天服务器。他曾在美国、日本等国家长期从事数据库和应用软件开发工作,回国后曾服务于索尼、微软、联想、惠普等跨国公司和初创企业。近日,中国电子报总编辑胡春民与刘启航就云计算产业发展展开了深度对话。

10

世纪互联高级副总裁/世纪互联蓝云CEO 刘启航

国内用户对云计算价值认知仍不足

胡春民:目前,全球云计算发展呈现什么样的新特征,中国市场与全球市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刘启航:从云计算技术发展的演进看,我们要承认一个事实,中国云计算市场早期是以国外企业为主导的。近年来中国云计算产业处于高速发展状态,这也体现了国外先进的经验和技术对于国内的影响。

关于在未来云计算的发展会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个人判断有两点:一是全球云计算还会持续高速发展;二是中国的云计算市场特别是公有云市场的发展,虽然不一定会像消费互联网的发展那样实现弯道超车,但一定会走出中国自己的特色。蓝云作为一个拥有国外最先进技术的公有云平台运营商,希望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一个更积极的角色,把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与国内云计算市场的发展特点更好地衔接起来。

国内与国外云计算市场的一大区别在于:一个是提供资源为主,一个是应用驱动为主。目前国内云计算市场还是以资源型需求为主导,IaaS占比很高。而美国主导的国外云计算市场则以SaaS为主,更强调应用与服务。Gartner发布的2019年市场数据显示,中国云计算市场底层资源型服务占60%,SaaS服务层面只占30%。全球云计算市场则是底层资源服务只占不到25%,SaaS服务占64%。可以说,在云上面的应用与服务目前在中国才刚开始。

从目前国内云计算市场的主要痛点来看,还是用户对于云计算价值的认知不足。这点很关键,因为在云计算时代很多创新是由用户产生的,公有云提供商更多扮演的是基础资源提供者的角色。不过,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家政策导向及其他客观因素的推进,我们对未来几年的发展非常有信心。世纪互联蓝云有一个愿景是“云端的世界,简单而精彩”,就是让合作伙伴和用户轻松上云、简单用云;尽情享受最佳的服务体验,顺畅感受云端的无限精彩,然后充分释放他们的核心价值和潜力。这是未来发挥蓝云优势的主要方向。

云计算全球化趋势不会逆转

胡春民:这两年欧洲正打造“盖亚—X”云,诸如欧洲这样的区域市场更趋向采用本地厂商的云服务,但微软、亚马逊、阿里云等都是全球布局,你怎么看这一矛盾?

刘启航:目前我们看到全球化进程中出现一些小波折甚至部分逆全球化倾向,这很正常,是历史长期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经历。个人仍然相信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同时,从数据安全或“主权云”等维度看,这也是全球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我个人认为这不会导致全球化停止。

政策层面可能需要对此有更多规划。比如早年互联网的发展,很多情况下是应用驱动,先用起来再进行政策规范。而对于大量云计算的数据,特别是一些与国家、与国计民生相关的重要数据和信息,通过政策予以规范,可以把数据安全、网络安全乃至国家安全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降到最低。

这也需要云计算厂商积极参与,并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技术层面,如何在共享信息的同时去除敏感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需要云计算厂商提供技术手段;二是应用层面,究竟哪些应用、哪些场景能够真正满足用户的需求,需要云计算厂商未来去继续探索。不同阶段遇到的不同问题,要用不同标准的技术手段解决。比如最近大家关注的一些中国的App被印度下架的事件,就是典型的一个极端案例。但我相信最终相关企业一定会找到办法解决,使得网络技术的无国界性得到延续。

疫情催生云服务需求是短暂的

胡春民:今年以来,疫情让很多商务活动都搬到了云上,有人说这对云计算是一个机会,同期我国正在大力推动“新基建”建设。你认为疫情和“新基建”将给云计算带来哪些影响?

刘启航:这次疫情对于某个企业或行业来说,首先展现出来的是问题。从为用户提供的服务或产品角度看,给云计算企业提供了一次真实的检验机会。有些用户发现,原来头脑中认知的云计算和今天上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有很大差距。最直接的一个例子,面对突然暴涨的账单,有些企业用户才发现自身连最基本的云账单能力都还没有,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通过原始的手段进行分帐和记账。有问题产生不一定是坏事,因为这会带来解决问题的机遇。

个人认为由于疫情带来的部分需求是短暂的。疫情得到控制解决后,云计算行业的发展还是要回到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道路上。但一批应用会通过半强制性的上云呈现出新的价值点,甚至会形成新的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在未来半年多的时间里,无论从市场角度或用户角度都可能有大量的讨论:一是暴露的问题点在哪里,二是针对问题如何解决,三是针对外界的不确定性,会产生什么样的业务、商业模式的创新和技术创新。关于这些变化和讨论,世纪互联蓝云作为云计算服务企业特别关注。这是蓝云的机遇,因为我们七年磨一剑,打造了全生命周期、系统化、高质量的云服务解决方案,像伙伴一样帮助企业客户在上云和应用的过程中体验更顺畅高效的云转型过程,助力企业释放出更大的商业价值。目前世纪互联蓝云已经服务了两千多家企业客户,包括百余家全球财富500强的优质头部客户。我们有信心未来世纪互联蓝云有能力服务好更多的客户。

胡春民:在推进“新基建”的进程中,如何避免“重建轻用”的现象?

刘启航:我们预测在未来12个月到18个月,会有大量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涌向市场。对于这些新数据中心,上线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认清自己的客户在哪,谁会用。数据中心资源不像高速公路或者铁路,有很清晰的社会价值可以衡量。数据中心的设备投资会很快折旧,还会消耗如电力、土地等很多资源。这种大规模的投资如果缺乏一定的规划,只是为了各自的“领地”而加速投资,那么未来如何把这些投资转化成实际的经济动力就至关重要。

转化过程中我认为有两点非常关键:一是如何让企业更方便地使用这些资源;二是如何让资源和需求的对接方式更智能。这两点恰恰是蓝云正在重点推进、重点研发的领域。我们希望未来特别是明年大规模资源上来以后,能够让用户需求和资源的对接更方便、更智能,让用户通过使用 “新基建”的资源来服务其自身业务,释放其自身业务价值,这其中的智能化是我们的重点投入领域。我们的使命就是“让云计算更聪明,让云服务更高效”。

云计算核心是“数据价值利用”

胡春民:5G、边缘计算、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何与云计算融合发展,将带来哪些新机会?

刘启航:无论是5G还是物联网、边缘计算,其核心关键词是“数据”。因为这些物联网设备要产生大量的数据,5G作为一个通路要为数据提供传输的能力,这些数据需要有足够的计算能力去处理,所以云计算是必然选择。

但是我们要清醒认识到,所有这些都必须要依托于实际的业务场景,企业到底怎么通过场景来产生效益,是发展物联网的关键。目前看,能够发挥到物联网、5G、AI等诸多要素结合而产生特定价值的这种应用领域还很有限。在智慧城市、车联网等大家看到了一些应用场景。但这些场景并没有在商业上形成清晰的盈利模式,更多的是政府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在用。究竟如何让这些要素联动组合成的物联网对我们的真实生活、生产经营产生真实的盈利模式,还有待观察和探索。

胡春民:在互联网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发展的进阶中,很多人认为 “行业云/园区云”是未来的重点,对此你怎么看?

刘启航:其实“行业”这个词可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互联网IT技术就是在打破行业壁垒,把不同行业融合,所以我们看到跨行业的场景不断出现。目前“行业云/园区云”,我们看到三个层面:一是政府层面。比如智慧城市,尤其是疫情发生后催生了很多跨领域的管理类的应用场景,比如精准定位、疫情数据分析追踪、政务处理等,都是很典型的政务管理应用。二是制造业层面。这也是我们关注的一个“主战场”,会产生像智慧工厂、智能制造、智慧供应链这样的打穿了好几个行业体系的大数据平台,实现了跨行业的场景应用。三是物联网层面。在物联网的大场景下,能真正落地、真正产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较大型的物联网应用,也许会在未来两三年内产生。

云计算的三大流派各有机会

胡春民:中国市场上有很多云供应商:有微软Azure、亚马逊AWS等国外厂商,有IT企业出身的浪潮云、华为云、曙光云等,有电信运营商的中国电信云、移动云,还有互联网为代表的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等,你觉得它们的各自优势在什么地方?在云计算下半场最终会形成什么样的竞争格局?

刘启航:国外云在很短的时间完成了头部聚集效应,其实现在国外公有云的玩家已经很少。国内云市场的发展则方兴未艾,既有主动退出市场的,也有很多新云马上出现。如前面提到的,我观察到国内云更多是资源型的玩法,拥有资源的云服务商会在一定范围内建立领地形成主导。而国外云企业并没有将云计算作为一种资源,而是从应用价值层面形成对客户的吸引力和粘性。所以目前我们看到的中国云计算市场是资源规模决定客户成本,不过我认为未来一定会发展到头部聚集阶段。但这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市场更容易催生出在某一个业务领域,或某一个特定场景下非常有特色的公有云服务商,它会展现出很强的对于某类客户或某种行业的价值。我认为未来的国内云计算市场格局,一是通过技术、资源或资本会形成头部效应,二是会涌现一些非常有特色的云计算服务厂商。蓝云属于后者,我们致力于在应用与服务驱动方面为客户提供最佳体验。

胡春民:你能简单评价一下在中国市场上活跃的这些云计算企业吗?

刘启航:世纪互联蓝云作为中立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不会去评价某一个品牌和友商。以下仅代表我个人的观察,不一定准确,第一类是头部企业,比如国内的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国外的微软Azure、亚马逊AWS等,拥有庞大的生态系统,通过提供公有云服务在生态系统中形成很好的黏度。第二类是金山云、浪潮云、天翼云等,有自己的企业服务平台或自有的客户渠道,都很清晰。第三类云计算企业则在通用服务上有更开放、更透明的服务能力,没有资源的概念,更多是通过特定的服务价值对特定的市场产生很强的黏性,比如服务要走出国门的那些企业。我个人认为这几类企业各有特色,并没有谁大谁小的排名概念,我只是从不同的特点谈一下认知。

世纪互联蓝云与微软的关系未来将不断发展

胡春民:我们都知道蓝云和微软的合作关系,这样的关系有得有失,得的是微软强大的技术支持,失的是蓝云的品牌藏到了巨人的背后,今后这种关系会改变吗?

刘启航:微软具有世界领先的技术,世纪互联具有IDC领域的巨大优势,世纪互联蓝云作为世纪互联的全资子公司,站在微软和世纪互联的肩膀上,借助双方领先的技术和服务经验,为中国合作伙伴和客户带来世界级的科技水平、服务水准和良好的客户体验。

微软云服务品牌都是“Microsoft XX服务由世纪互联运营”,也就是说,双方是携手共同面向客户的,而世纪互联蓝云是世纪互联的全资子公司和微软云的运营主体,世纪互联蓝云基于微软提供的技术,不断收集和贴近客户需求,把云服务一点一滴地落实到了每一个客户身上,我们对客户的细微需求感同身受。

目前阶段很多客户更多关注底层的资源性采购,对价格敏感。随着客户云上应用逐渐深入,客户的需求提高后,那么世纪互联蓝云通过与微软合作积累下的技术经验价值,就能够进一步体现。作为第一线面对客户的运营商,蓝云在和微软协同解决客户技术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成长,增强了解决问题的经验,也逐渐培养了更多服务客户的能力(毕竟作为第一线不可能每个问题都去找原厂解决),价值不断呈现和释放出来。未来,我们会进一步将好的知识、经验,更方便地展现给行业和客户。

世纪互联蓝云一直高度重视和微软的合作关系。经过七年的长期合作,世纪互联蓝云和微软彼此建立了信任和认同。我们一直对中国的云计算市场抱有极大的信心,和微软在未来的合作之路上会走得更远、更深,这也是双方的共识。

胡春民:关于打造独立的世纪互联蓝云品牌,未来3~5年,你们有没有具体的想法和规划?

刘启航:运营是世纪互联蓝云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虽然有很好的技术和经验,但是也要让客户知道和信任,未来我们希望更加开放地让大家了解微软的技术、蓝云的价值,所以对于蓝云的品牌建设,无论是从专业的角度介绍技术经验,或从泛媒体角度进行传播,我们都会进一步加强。

胡春民:除了微软,世纪互联蓝云还有可能去运营别的云吗?从销售的角度看,蓝云的客户主要由微软转过来的还是蓝云自己开拓的?

刘启航:在公有云领域,我们只运营微软云。但是对于运营能力的输出,世纪互联蓝云是开放的,我们可以把运营服务以产品的形式提供给外部的客户。世纪互联蓝云有几个很强的服务,一是顾问咨询服务,世纪互联蓝云在过去7年的发展中积累大量的经验,比如云计算的合规资质、运维能力、技术要求等,大量的管理和实操经验积累已经系统化、产品化,可以直接以产品方式输出。二是在7年多的实践中,世纪互联蓝云基于不同的业务场景、不同的应用场景,研发了大量的运营服务产品,可以帮助企业上云更加轻松、方便、有效,可以为客户提供一个系统性的“伙伴式全生命周期云服务”。蓝云即将推出企业专属“云专员”计划,其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企业客户有机会通过蓝云的专员服务,轻松、便捷、经济地享受世纪互联蓝云全套的高价值、高水平服务。简而言之,世纪互联蓝云的专注点在企业服务,提供企业高品质的上云经验和体验,这是一个很独特的定位。

世纪互联蓝云非常强调社会价值,我们的高品质业务形态不会走大规模扩张的道路,而输出运营技术和管理能力是一种开放市场的社会价值体现,会对中国的云计算发展以及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有更好的助力。

蓝云运营服务扮演“电网大脑”的角色

胡春民:相对竞争对手,蓝云最大的差异特征是什么?

刘启航:世纪互联蓝云虽然和大家一起处在竞争激烈的赛道,但是其实我们并没有和大家竞争,因为世纪互联蓝云的关注点一直是在客户体验上。一直以来,我们很强调如何通过极致的工作态度,帮助客户创造出新的价值,赢得众多客户的信赖。通过7年磨一剑,我们更注重如何再优化、再提高技术能力、服务认知和管理体系,并没刻意快速追求商业上的变现,也没有与友商刻意抢夺市场,而是希望在足够大的环境下发挥不同的特点。新基建的大环境赋予我们更加广阔的机遇,蓝云致力于让客户的上云变得更便捷,用云变得更简单,客户业务更有价值,这是世纪互联蓝云的关注点和定位。

胡春民:你个人履历非常丰富,有过索尼、惠普、微软等很多国外企业工作的经验,来到蓝云之后,对蓝云未来发展有什么样的规划?希望蓝云5年之后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公司?

刘启航:首先非常感谢蓝云团队。经过7年运营实践的世纪互联蓝云,本身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团队,我更关注如何让这个团队在主赛道上有更多的发展。蓝云团队规模并不是特别大,但这个团队对整个中国云计算市场提供了很独特的价值。我希望在未来,世纪互联蓝云对于客户的价值、社会的价值,以及蓝云员工的价值,能够充分得到体现。中国云计算市场仍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会有很多变数和因素影响未来的产业发展,希望在这过程中与大家形成合力,共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胡春民:在这样一个高速增长的赛道上,蓝云对于未来公司的规模没有期望吗?目前很多云计算公司都在招募员工加速扩展,蓝云是怎么考虑的?

刘启航:世纪互联蓝云从成立开始,就没有单纯把规模化作为自己的定位,而是通过走专业化服务之路凸显价值。所以我们也不会刻意追求员工规模人数的增长,因为我认为从云计算技术角度发展来看,人的规模不是一个衡量的因素。

世纪互联蓝云希望以技术实现引领。技术引领包括服务技术、IT技术、智能技术、管理技术等多个维度。云计算的赛道高度依靠技术和人员能力,过去的7年时间里蓝云培养了大量人才,对社会和云计算行业有很多输出。未来,我相信云服务带来的社会价值远大于其技术和经济价值。世纪互联蓝云作为公有云服务先行者之一,我们始终抱有对服务的匠心精神以及对技术的敬畏之心,我们相信未来的云世界既简单也精彩,而世纪互联蓝云未来规模就是我们存在的社会,因为我们是这个社会的一员。

非常抱歉未能帮助到您。为了给您提供更好的服务,我们很需要您进一步的反馈信息:

在文档使用中是否遇到以下问题: